【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黃帝靈樞 壽天剛柔第六法律07】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6 04:23
標題: 【黃帝靈樞 壽天剛柔第六法律07】

黃帝靈樞 壽天剛柔第六法律07

 

 

黃帝問於少師回: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明有陽,願聞其方。

 

少師答曰:明中有陰,陽中有限,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藏六府,外合於筋骨皮膚。

 

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

 

在內者,五藏為陰,六府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明之弟輸;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明之陽者,刺絡脈。

 

故曰病在陽者命曰風,病在陰者命曰痺,陰①陽俱病命曰風痺。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其限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明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

 

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裡,其形不久。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氣病之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

 

氣傷藏,乃病藏;寒傷形,乃應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

 

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

 

黃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

 

病一月者,十刺而已。

 

多少遠近,以此衰之。

 

久痺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黃帝曰:外內之病,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藏者,刺之半其目;藏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借其目。

 

此外②內難易之應也。

 

黃帝問於伯商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

 

皮與肉相果③則壽,不相果則夭。

 

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息者則夭。

 

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

 

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

 

形充而大肉腸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

 

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祝壽夭者。

 

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死生。

 

黃帝曰:余聞壽夭,無以度之。

 

伯高答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王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氣股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股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黃帝曰:余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痺 126 之留經者。

 

黃帝曰:刺三變者奈體伯高答曰: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疾者內熱。

 

黃帝曰:營衛寒痺之為病奈何?伯高答曰: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

 

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佛代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

 

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黃帝曰:刺寒痺內熱奈何?伯高答曰:利布衣者,以火燁之。

 

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黃帝曰:藥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予薑一斤。

 

掛心一斤,凡四種,皆歎阻,漬酒中。

 

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

 

置酒馬矢慣中,蓋封塗,勿使洩。

 

五日五夜,出市錦絮,曝乾之,干復漬,以盡其汁,每漬必陳其日,乃出干。

 

干,並用律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

 

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處,令熱人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

 

汗出以巾試身,亦三十遍而止。

 

起步內中,無見風。

 

每利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謂內熱也。

 

①陰:此前原有"病"字,據馬注本,黃校本周《甲乙經》改。

 

②外:原作'月",據胡本、統本、藏本、日抄本及《甲乙經》改。

 

③果:《甲乙經》作"裹",下同。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