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靈樞 根結第五法音06】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
陰道偶,陽道奇,發於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
發於秋冬,陽氣少,附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濕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
奇邪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藏六府,折關敗樞,開閥而走,陰陽大失,不可復取。
九針之直,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成絕。
太陽根子至明,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
陽明根於歷兌,結於領大,領大者鉗耳也。
少陽根於憲明,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太陽為開,陽明為閻,少陽為樞。
故開折則肉節讀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讀者皮肉宛瞧而弱也。
閻折則氣無所止息而按疾起矣,故康疾者,取之陽明,現有餘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稍留,邪氣居之也。
樞折即骨想而不安於地,故骨路者取之少陽,現有餘不足,骨路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路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
太陽根於隱白,結於太倉。
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
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 ①未有"黃帝索問靈樞經卷之一(終廣11字,今刪去,下同,但無小字'鑼'。
英,絡於膻中。
太陰為開,厥明為閉,少陰為樞。
放開抗則包麾無所輸隔洞,隔洞者取之太明,視有餘不足,故開折者氣不足而生病也。
閻折即氣絕①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阻,視有餘不足。
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陰,視有餘不足,有結者皆取之不足。
足太陽根於至陰,溜於京骨,注於崑崙,人於天柱、飛揚也。
足少陽根於奔陰,溜於莊墟,注於陽輔,人於天客、光明也。
足陽明根於厲兌,溜於沖陽,注於下陵,人於人迎、豐隆也。
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谷,注於少海,人於天窗、支正也。
手少陽根於關沖,溜於陽地,注於支溝,入於天隔、外關也。
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谷,ˍ注於陽溪,人於扶突、編歷也。
此所謂十二經者,盛絡皆當取之。
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藏之精,不應數者,名日狂生。
所謂五十營者,五藏皆受氣。
持其脈口,數其至世,五十動而不一代考,五藏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藏元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藏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藏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藏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藏無氣。
手之短期,要在終始。
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
手之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黃帝曰:逆順五體者,言人骨節之小大,肉之堅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濁,氣之滑澀,脈之長短,血之多少,經絡之數,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
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源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岐伯答曰:膏粱獲蕾之昧,何可同世。
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
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利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嫖悍得利也。
黃帝曰:形氣之逆順奈何?吹伯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
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
形氣不足,清氣不足,此陰陽氣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懼竭,血氣皆盡,五藏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故曰有餘者渴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放日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
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腹,陰陽相錯。
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姑,腸胃嗝辟,皮膚薄著,毛股夭礁,予②之死期。
放日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故日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
故日下工不可不慎也。
必審五藏變化之病,五脈之應,經絡之實虛,皮之柔粗,而後取 ①絕:《甲乙經》、《太素》均作"弛"。
②予:原作'子",據日抄本、刻本及《太素•刺法》、《甲乙經》改。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