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中風門】
中風門
中風者,真中風也,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殊。
中腑者,中在表也,外有六經之形証與傷寒六經傳變之証無異也。
中太陽,用桂枝湯。
中陽明,葛根東加桂枝。
中少陽,小柴胡湯加桂枝。
其法悉具傷寒門,茲不贅。
中臟者,中在裡也,其人眩仆昏冒,不醒人事,或痰聲如曳鋸,宜分臟腑、寒熱而治之。
假如其人素挾虛寒,或暴中新寒,則風水相遭,寒冰徹骨,而風為寒風矣;假如其人素有積熱,或鬱火暴發,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而風為熱風矣。
為熱風多見閉症,其証牙關緊急,兩手握固,法當疏風開竅,先用搐鼻散吹之,次用牛黃丸灌之。
若大便閉結,腹滿脹悶,火勢極盛者,以三化湯攻之。
為寒風,多見脫証,其証手撒、脾絕,眼合、肝絕,口張、心絕,聲如鼾、肺絕,遺尿、腎絕,更有兩目直視,搖頭上竄,發直如妝,汗出如珠,皆脫絕之証,法當溫補元氣,急用大劑附子理中湯灌之。
若痰涎壅盛,以三生飲加人參灌之。
間亦有寒痰壅塞,介乎閉脫之間,不便驟補者,用半夏、橘紅各一兩,濃煎至一杯,以生薑自然汁對沖,頻頻灌之,其人即蘇,然後按其虛而調之。
然予自揣生平,用附子理中治愈者甚多,其用牛黃丸治愈者,亦恆有之,惟三化湯一方,並未舉用。
此必天時、地土、人事之不同。
然寒熱之劑,屹然並立,古方具在,法不可泯,故兩存之,以備參酌。
中血脈者,中在經絡之中也。
其証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是也,大秦艽湯主之。
偏在左,倍用四物湯;偏在右,佐以四君子湯。
左右俱病,佐以八珍湯,並虎骨膠丸此治真中之大法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