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六 瘡瘍 醫案1110】
又方 治下疳瘡,用鳳凰退燒存性,研極細,香油調敷。
外看瘡大小,剪殼中白膜貼之。
須靜坐一日不動,即結痂矣。
頭瘡,用豬油二錢(半生半熟),雄黃、水銀各二錢五分,和勻敷之。
金絲瘡,其狀如繩線,巨細不一,上下行至心即死,可於瘡頭上截經刺之,以出血,後嚼萍草根敷之,立愈。
手痴瘡,用皂角、枯礬、輕粉、黃連、黃柏為末敷之。
砂瘡,用塌地藤燒灰敷之。
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可施於資稟濃者。
若稟氣薄者,宜於補中益氣湯中,加苦寒藥也。
若血熱之人瘡痛,宜四物東加黃芩、鼠黏子、連翹,在下加黃柏。
若肥人濕熱瘡痛,宜防風、羌活、荊芥、白芷,蓋風能勝濕故也。
疥瘡並馬疥瘡,用馬鞭草,不犯鐵器,搗取自然汁半盞飲盡,十日內愈,神效。
白癜風癬,以小麥攤石上,以鐵器燒紅壓出油,搽之立效。
治風癬疙瘩,用梓樹葉、木綿子、羯羊屎、鼠屎、 油敷之。
治癬瘡,用浮萍末一兩,蒼耳子、蒼朮各二兩,苦參一兩五錢,香附二錢五分,黃芩五錢,水煎洗之。
身上虛癢,用四物東加黃芩煎,調浮萍末一錢服。
引用: 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