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五十四章心得】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五十四章心得</FONT>】</FONT></STRONG></P><STRONG><P><BR>預習時我的理解是:</P>
<P><BR>五十四章 </P>
<P><BR>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P>
<P><BR>好的或正面的營造的事物未動搖,好的或正面的懷有的事物未失誤,後代兒女的兒女敬拜的儀式祭拜未中斷。</P>
<P><BR>脩之身,其乃德真;</P>
<P><BR>研習這個品格或修養,那個是共同遵循的規範本性。<BR> </P>
<P>脩之家,其德有餘;</P>
<P><BR>研習這個居所,那個共同遵循的規範存在不盡的。<BR> </P>
<P>脩之鄉,其德乃長;</P>
<P><BR>研習這個某種境界或狀態,那個共同遵循的規範專業的技能。<BR> </P>
<P>脩之於國,其德乃豐;</P>
<P><BR>研習這個在地區,那個共同遵循的規範是很充足。<BR> </P>
<P>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P>
<P><BR>研習這個在時間裡面,那個共同遵循的規範是平常的。 </P>
<P><BR>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P>
<P><BR>所以用品格或修養看名分或地位,用居所看專業人才,用某種境界或狀態較偏遠的地區,用地區看團體,用時間裡看事物結束。<BR> </P>
<P>吾何以知天下之然?</P>
<P><BR>我為什麼洞悉時間裡面的正確呢?<BR> </P>
<P>以此. </P>
<P><BR>用這個。</P>
<P><BR>2012年07月10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五十四章。</P>
<P><BR>記錄老師的解釋為:</P>
<P><BR>五十四章 </P>
<P><BR>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P>
<P><BR><FONT color=red>專長於創立者非除去,專長於懷有者非避開,後代敬拜鬼神非停止。<BR></FONT> </P>
<P>脩之身,其乃德真;</P>
<P><BR><FONT color=red>研習此名分與地位,那共同遵循的規範自然與本性;<BR></FONT> </P>
<P>脩之家,其德有餘;</P>
<P><BR><FONT color=red>研習此共居的地方,那共同遵循的規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盡的;<BR></FONT> </P>
<P>脩之鄉,其德乃長;</P>
<P><BR><FONT color=red>研習此境界或狀態,那共同遵循的規範你的專精的技能;<BR></FONT> </P>
<P>脩之於國,其德乃豐;</P>
<P><BR><FONT color=red>研習此在地區,那共同遵循的規範你的很充足;<BR></FONT> </P>
<P>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P>
<P><BR><FONT color=red>研習此在時間裡面,那共同遵循的規範你的平常與一般性的。</FONT></P>
<P><BR>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P>
<P><BR><FONT color=red>所以用名分與地位看名分與地位,用共居的地方看共居的地方,用境界或狀態看境界或狀態,用地區看地區,用時間裡面看時間裡面。<BR></FONT> </P>
<P>吾何以知天下之然?</P>
<P><BR><FONT color=red>我為什麼洞悉或了解時間的正確呢?<BR></FONT> </P>
<P>以此. </P>
<P><BR><FONT color=red>用這裡。</FONT></P>
<P><BR>本章節開頭就講了一個有能力者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BR><BR>第一,一個有能力者在面對天運改變的時候不是斷除之前的所做的一切,而是用智慧和能力去修改,<FONT color=magenta>渡</FONT>過一個緩和期,從而得到一個好的結果。</P>
<P><BR>就好比一個公司的產品在面臨過時的時候,不是讓它變成廢鐵一樣,而要讓它與時俱進在之前的產品基礎上升級,達到繼續符合市場銷售一樣。</P>
<P><BR>就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蘋果手機,從蘋果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四S一樣,唯有這樣,消費者才不會擔心所購買的東西不能繼續使用。</P>
<P><BR>也只有這樣不斷的發展下去,才能成就老品牌,這也是一個企業或者是做事情要考慮的長遠發展而獲得最大的利益所在。</P>
<P><BR>第二,一個有能力者在面對別人提問的問題時能解釋的合情合理,不會出現別人一問就倒,或是解釋的道理讓別人找到自相矛盾的情況。</P>
<P><BR>這就是需要有知識淵博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面對別人的問題時迎刃而解。</P>
<P><BR>第三,一個有能力者必須懂得使用神鬼靈位來集炁,而達到10倍之功效,進而成就我們學要催發的事情,更順利更快的把最大的效果呈現。</P>
<P><BR>接下去,文章說如果成就一個成功的有能力者必須修煉的程序。</P>
<P><BR>「脩之身,其乃德真」。</P>
<P><BR>要研習如何取得名分與地位,讓自己的名分與地位符合該有的能力,並非浪得虛名,一切都是自然獲得。</P>
<P><BR>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修煉我們所要的名分與地位呢?</P>
<P><BR>「脩之家,其德有餘」。</P>
<P><BR>要研習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因為空間呈現無窮盡的變化,要學會佈置符合自己所要的格局,才能順利發展下去。</P>
<P><BR>「脩之鄉,其德乃長」。</P>
<P><BR>要研習自己所在的能力範圍,從而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唯有對事情了解的更多、更具體,才能懂得各行各業的發展。</P>
<P><BR>「脩之於國,其德乃豐」。</P>
<P><BR>要研習自己所在地區的能力,從能力獲取充足的資源,為日後的壯大做鋪墊。</P>
<P> </P>
<P>「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P>
<P><BR>要研習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依據你的常識進一步把事情事物了解更深、更細膩,那麼你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P>
<P><BR>「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P>
<P><BR>在前面說到的五種研習中,必須要與事實符合。</P>
<P><BR>從你所處在的名分地位在進一步提升自己,讓自己不斷的提升;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否符合你要到達的你所要的,如果格局不符合就要及時修正,只有能掌握自己的吉凶,才能談及其他發展;從自己所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自己的能力去獲取所要獲取的東西;從現在的時間法則看你一下步時間法則,要知道及時更動格局來配合。<BR><BR>堪輿術並非無中生有,如果你只會佈局而沒有足夠的知識去駕馭,一切都不會有好的結果。<BR><BR>所以作者才強調那五個研習的重要性,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P>
<P><BR>「吾何以知天下之然?」</P>
<P> </P>
<P>我為什麼洞悉或了解時間的正確程序呢?</P>
<P><BR>「以此」</P>
<P><BR>用上面所說的三個要素,五個研習才能洞悉了解這一切事情的過程。</P>
<P> </P>
<P></STRONG>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