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卷廿五 數十年痢方一十一首645】
<b><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外台秘要 卷廿五 數十年痢方一十一首645</FONT>】</FONT></P>
<P> </P>千金療下痢丸,主數十年痢下,下氣消穀,令人能食,夏月長時服之,令人不霍亂方。
<P> </P>黃連 黃柏 桂心 大麥 (一升半) 乾薑(各三兩) 吳茱萸(四兩) 蜀椒(汗半兩)曲(一升熬炒) 烏梅(二升半) 上九味搗篩,蜜和,食已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至二十丸,亦可至三十丸。
<P> </P>又療數十年下痢,消穀下氣補羸,烏梅肉丸方。
<P> </P>曲(好者一升炒) 附子(炮二兩) 大麥 (炒一升) 當歸(三兩) 桂心(三兩)黃連吳茱萸 烏梅肉 乾薑(各四兩) 蜀椒(一兩汗)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食已飲服十丸,日三。
<P> </P>又四續丸,主三十年疰痢,骨立萎黃,腸滑不療方。
<P> </P>雲實(五合) 蠟(五兩白者) 附子(炮二兩) 女萎(三兩) 龍骨(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以蠟煎烊以丸藥如梧子,飲服五丸,日三,不過五六服必瘥,其雲實熬令即眩倒赤石脂(二兩別末) 熟艾(一升) 乾薑(三兩) 蜀椒(三百枚汗) 烏梅(三百枚醋浸剝取肉) 上五味,先搗篩薑椒為末,將熟艾梅肉著一斛酒,飯下蒸,令飯熟,內乾薑椒末赤石脂末,合搗三千杵,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不瘥,至二十丸,加黃連一升艾一斤。
<P> </P>又療三十年痢不止方。
<P> </P>濃朴(炙) 乾薑 阿膠(炙各二兩) 黃連(五兩) 石榴皮 艾葉(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P> </P>又療積久三十年常下神效方。
<P> </P>赤松木皮(去上蒼皮二斗) 上一味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即止,不過服一斗永瘥,秘方,三十年痢,百日服瘥良。
<P> </P>(並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三十年寒下及霍亂,諸藥所不能療,並腸滑。
<P> </P>若是蠱疰所中方。
<P> </P>蓼子 艾屑(各一升) 龍膽 續斷 白朮(各三兩) 蜀椒(汗) 附子(炮) 桂心苦參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一歲兒服一丸如梧子;三歲兒服二丸;五歲兒服三丸;大人服五丸,飲下,療寒熱氣 在胸中,卒氣痛繞臍神良。
<P> </P>廩丘公療下痢三十年方。
<P> </P>茯苓 乾薑 黃連(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之,一日漸增至百丸,苦痢劇者,加龍骨附子炮等分,一服十丸,漸增之,以知為度。
<P> </P>又當歸湯,療三十年下痢,止諸痛方。
<P> </P>當歸(一兩) 生薑(八兩) 大棗(二十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不瘥,復作之。
<P> </P>又云︰吾患痢三十餘年,諸療無效。
<P> </P>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湯,療大疰痢及白滯,困篤欲死,腸已滑,醫所不能療方。
<P> </P>乾薑(二兩生薑倍之) 黃柏(一兩細切) 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阿膠(二兩別研漬之)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納膠令烊,頓服不瘥復作,療老小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頓盡。
<P> </P>須臾復服,石榴須預取之。
<P> </P>(肘後同一方無黃柏用黃連並出第二卷中) 又深師療久痢方。
<P> </P>龍骨 赤石脂 無食子(各六分) 地榆(三分) 熟艾(三月者良三分) 橡子 黃柏(各五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四十五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六十丸。
<P>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