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心得】
<b><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心得</font>】</font></p>
<p> </p>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p> </p>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p> </p>時間裡面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情的起頭或開端,當做時間裡面根源。
<p> </p>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p> </p>既洞悉了解他的根源,並洞悉了解他的後代。
<p> </p>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p> </p>既洞悉了解他的後代,還原如初遵循他的根源。
<p> </p>沒身不殆.
<p> </p>盡生命未危險與不安。
<p> </p>塞其兌,閉其門.
<p> </p>阻隔不通他的交換,關上與合上他的出入口。
<p> </p>終身不勤.
<p> </p>結束生命未盡心盡力。
<p> </p>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p> </p>從關閉的狀態啟動他的交換,助益他的所作所為,結束生命未援助。
<p> </p>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p> </p>看到基礎的稱為了解通曉,遵循不硬或軟的稱為勢力大的。
<p> </p>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p> </p>施行他的時間,還原如初返回他的了解通曉,沒有留下生命災難與禍害,事情稱呼做慣而不易改變的行為時時可行與恆久不變的法則。
<p> </p>2012年6月27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p> </p>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p> </p><font color="red">時間裡面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情的起頭與開端,用當作時間裡面根源。</font>
<p> </p>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p> </p><font color="red">已經洞悉了解他的根源,再洞悉了解他的後代。</font>
<p> </p>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p> </p><font color="red">已經洞悉了解他的後代,還原如初遵循他的根源。</font>
<p> </p>沒身不殆.
<p> </p><font color="red">終了生命非危險。</font>
<p> </p>塞其兌,閉其門.
<p> </p><font color="red">阻隔不通他的交換, 阻塞不通他的要點方法或關鍵。</font>
<p> </p>終身不勤.
<p> </p><font color="red">結束生命非努力。</font>
<p> </p>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p> </p><font color="red">從關閉的狀態啟動他的交換,助益他的關係與責任,結束生命非援助。</font>
<p> </p>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p> </p><font color="red">看到稍微的稱為了解通曉,保持感覺溫和的稱為健壯有力。</font>
<p> </p>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p> </p><font color="red">需要他的時間,還原如初返回他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沒有捨棄生命災難與禍害,事情稱呼時常普遍的。</font>
<p> </p>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p> </p>本章開篇即闡明時間打開空間程序法則的學術其應用範圍,只要是這個空間裡存在的萬事萬物都適用於這套學術來推斷其起因與發展變化之結果,其變化之結果依據在這套學術裡並不能離其左右,時間是論其吉凶的唯一標準,如果離此則理無所依,義無所憑,用無所據。
<p> </p>只有洞悉了解時間裡面源理義法竅的程序法則,只有深刻明白這套程序法則其源其理其義,才能掌握每個關鍵竅門與演變之繁衍程序,才能正確推知萬事萬物的起因經過結果。
<p> </p>只有洞悉了解其演變繁衍的程序法則,才能追溯其源,才能知道事物發展變化之起因。
<p> </p>就學理而言,如果您認為已經真懂,如不能達到此,如不能從起源道出其演變繁衍之程序法則,並且不能為何要這樣演,為何要這樣變,反之您所掌握的用法如不能回歸其本源,為何要這樣用,這樣用的依據何在,沒有辦法達到一本散萬辭,萬辭皈一本,那說明您之所學不真或者說您之所學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只有不懂者才不能講清楚說明白。
<p> </p>試想能知其源其理者,哪裡會有說不出的道理呢?
<p> </p>正如某些人說道德經是何等的高明,僅此一個道字就高深莫測,說這種道只有高人才能知其所云,只有大智慧者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只有天資聰明者才能悟出其中的玄妙之處,才能體會其變化無窮之深義,如果能講清楚說明白就說明您的不是道,而他自己不能解釋也套用道德經的原文來搪塞您,非常道也。
<p> </p>所以若能達到一本散萬辭,萬辭皈一本之理論源頭及用法,又如何會呈現這種情形呢?
<p> </p>如何會有諸多危險呢?
<p> </p>當然這套學術本身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所掌握的,其本身就博大精深,如沒有明師之指點與悉心教導,如何能有機會一窺其真貌呢?
<p> </p>所以只能呈現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p> </p>不能達到洞悉了解這套學術,是因他不懂得相通與相合之繁衍程序法則,所以其永遠也不得其竅,不得其法,縱然是使出渾身解數,終是不得要領,在虛度光陰中蹉跎人生,沒有能走進學術殿堂就已無疾而終。
<p> </p>因此能懂得相通與相合之繁衍程序法則,能把這整套學術貫通,就能對他的事業有所幫助,就能奏響美麗人生的樂章,就能開拓創新出一片屬於自己成功事業的疆域,就能打造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成功之境。
<p> </p>因此只有能看到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差異,才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才能擁有先知先覺的法寶,才會感覺到這套學術的無窮微妙所在,才能使自己遇事不驚,才能讓自己臨危而不懼,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p> </p>試想那些自稱大師的人,用羅盤而不知其何源,不知其何理,不知其何義,連羅盤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連一度的度數在哪裡都不知道,全都在刻度之線上打轉,在這刻度線上論英雄,這樣都能產生好的效應才是怪事,所以就自然無法知道一度一格局之理了,如何又能知道這種細微之變化呢?
<p> </p>因此只能用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從起源之處去修正格局,使之符合相通與相合繁衍程序法則,才能達到自己事先想要預估的目的,才能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才能高枕無憂。 </b>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