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 發表於 2012-6-28 23:22:30

【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6-29 11:58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心得</FONT>】</FONT></STRONG></P><STRONG>
<P><BR>預習時我的理解是:</P>
<P><BR>五十二章 </P>
<P><BR>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P>
<P><BR>時間裡面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情的開端,當做時間裡面的根源。</P>
<P><BR>既知其母,又知其子.</P>
<P><BR>洞悉或了解她的根源,並洞悉或了解她的後代。</P>
<P><BR>既知其子,復守其母.</P>
<P><BR>洞悉或了解她的後代,還原如初遵循她的根源。</P>
<P><BR>沒身不殆.</P>
<P><BR>終了軀體非差不多。</P>
<P><BR>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P>
<P><BR>阻隔不通它的交換,關上它的出入口,結局軀體非不努力。</P>
<P><BR>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P>
<P><BR>從關閉的狀態啟動它的交換,助益它的所作所為,結局軀體非援助。 <BR>&nbsp;</P>
<P>見小曰明,守柔曰強.</P>
<P><BR>看到不大的稱為了解,遵循感覺溫和的稱為勢力大的。<BR>&nbsp;</P>
<P>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P>
<P><BR>施行它的時間,再聚合它的光亮,沒有留下軀體災難,事情稱呼時常普遍的。</P>
<P><BR>2012年06月26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五十二章。</P>
<P><BR>記錄老師的解釋為:</P>
<P><BR>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P>
<P><BR><FONT color=red>時間裡面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事情的起頭與開端,用當作時間裡面的根源。<BR></FONT>&nbsp;</P>
<P>既知其母,又知其子.</P>
<P><BR><FONT color=red>已經洞悉他的根源,再了解他的後代。 </FONT></P>
<P><BR>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P>
<P><BR><FONT color=red>已經洞悉了解他的後代,還原如初遵循他的根源。<BR></FONT>&nbsp;</P>
<P>沒身不殆. </P>
<P><BR><FONT color=red>終盡生命非危險。 </FONT></P>
<P><BR>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P>
<P><BR><FONT color=red>從關閉的狀態啟動他的交換,注意他的關係與責任,結束生命非援助。 </FONT></P>
<P><BR>見小曰明,守柔曰強.</P>
<P><BR><FONT color=red>看到稍微稱為了解與通曉,保持感覺溫和的稱為健壯有力。 </FONT></P>
<P><BR>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P>
<P><BR><FONT color=red>需要他的時間,還原如初他的時序次於現今的,沒有捨棄生命災難與禍害,此稱呼時常普遍的。 </FONT></P>
<P><BR>五十章的時候提到七日來復的程序,本章節「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繼續講述相生為源頭,而真陽轉乘陽炁;相克為過程的磨合,而陽炁下而真陰上,轉乘出陰炁;相合為結果轉乘出我們人世間存在的陽炁。<BR><BR>堪輿學術是嚴謹的,每個步驟都有其源頭,過程與結果作為依據。<BR><BR>就像我們運用時需要用到的正神盤相合零神盤才能得出正確的人盤一樣。</P>
<P><BR>如果能掌握這套學術,一切定能了如心中。</P>
<P><BR>所以作者希望懂得這套學術的人可以「沒身不殆。」</P>
<P><BR>即能在氣數已盡的時候生命終結,而非在未氣數已盡時候被淘汰,或死於非命,或死於意外等。</P>
<P><BR>懂得這套學術的人應該有正常的心態,面對事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非憑自己的喜好,本着光正做人做事,自然能降低出差錯,而能壽終正寢。</P>
<P><BR>接下去文章兩種情況「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一種是學習的學術無法融會貫通,無法知道相同,相合,交媾之理,失去這個關鍵的竅門,縱使一輩子再努力也是徒勞;令一種是學習學術能知道其中相同、相合而交媾之理,注意其中的關係與應盡的責任,一輩子定能自救,降低風險,處於順境中。</P>
<P><BR>學習這套堪輿學術我們要細心觀察,知道其中的微小的程序,不能馬虎了事才能稱為通曉,俗話說一步錯,步步錯,只有一步一步嚴謹把持,才能達到預估的結果,如此才能續而能保持在這樣順境中,才能達到有威力的效果。</P>
<P><BR>運用學術,首先要知道起源才能知道進一步的程序,就像知道時間的關鍵,什麼時候用什麼挨星盤,也只有知道一運的起始盤,才能推出後續的二到九運的挨星盤一樣。<BR><BR>縱然我們可以預知未來,但我們如何面對則呈現結果的不同,正如最後作者感嘆這是人世間最普遍存在的考驗,無人能例外逃出。<BR></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