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變小了 台灣研究登上Nature】
本帖最後由 江南布衣 於 2012-6-14 13:28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質子變小了 台灣研究登上Nature</FONT>】</FONT></STRONG></P><P> </P>
<P> <LABEL><IMG alt=中央社 src="http://l.yimg.com/f/i/tw/news/cp_logo/cna_logo.jpg"></LABEL><STRONG> <SPAN>更新日期:<Q>2010/07/12 17:09</Q></SPAN> <EM></EM></STRONG></P>
<P> </P>
<P align=center><BR></P>
<P><STRONG>(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12日電)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劉怡維的研究團隊發現,組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之一的質子,比原先預期小了 4個百分點;</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項震撼全球物理界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登上Nature期刊封面。</STRONG></P>
<P><BR><STRONG>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清華大學今天召開聯合記者會,由劉怡維帶領的研究團隊歷經10年的研究後,發現「質子其實沒有那麼大」。</STRONG></P>
<P><BR><STRONG>研究團隊經過漫長並仔細的數據分析,比過去更精確10倍的質子的半徑數值被推導出為0.84184飛米(1飛米=0.000 000 000 000 001米),明顯與現今的公認值0.8768飛米不一致,科學家們仍在討論差異存在的可能原因。</STRONG></P>
<P><BR><STRONG>劉怡維表示,雖然質子的大小相差只有 4個百分點,對物理的影響卻很大,以後實驗也不排除會推翻現在的發現;但他預估,現在的發現,5年內不會被打破。</STRONG></P>
<P><BR><STRONG>他說,這項發現在物理上的意涵包括百年來的原子物理必須重新檢討,在接下來幾年裡,這會是物理學中有待解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STRONG></P>
<P><BR><STRONG>至於問題出在哪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劉怡維說,有幾種可能,可能是「量子電動力學」錯了,也有可能是電子-質子,或渺子-質子間有未知的交互作用,不過,現在還沒有結論。</STRONG></P>
<P><BR><STRONG>劉怡維補充,這項發現挑戰當前已被精確地檢驗過的光與物質基本理論正確性─即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或將改變目前最精確的基本物理常數─雷德堡常數。</STRONG></P>
<P><BR><STRONG>至於對生活上的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劉怡維表示,這項發現對日常生活沒有改變,不過,大學的普通物理教科書可能要改寫。</STRONG></P>
<P><BR><STRONG>這項實驗成功結合來自 3大洲32個科學家的合作,在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渺子束源的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進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原子分子光學(AMO)研究群劉怡維所帶領的團隊,專注於以精密量測檢驗基本物理理論的研究方向。</STRONG></P>
<P><BR><STRONG>國際權威科學雜誌─Nature(自然)在7月8日的封面報導中,報導這項新發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引用:<A href="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12/5/2948w.html" target=_blank>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12/5/2948w.html</A></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