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說】
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3-11-15 22:46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風水學說</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葬書》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strong></p><strong><p><br>風水,古稱堪輿,堪者,天道也,輿者,地道也,堪輿者,即天文地理之學也。</p><p><br>風水,是古人在擇地建造居所之時,對各種條件,如氣候、地質、地形、環境、景觀等因素的綜合判斷,以及建築當中的種種禁忌的總稱。</p><p><br>此種學說起源於黃帝時代,至商朝時,在甲骨文中已有大量關於建築的卜辭,如作邑、宗廟、作宮室等,都是古人對選擇居所而進行「卜居」或「卜地」的動作,當時已運用於皇宮建築之上。</p><p><br>原始風水學說,是把陰宅與陽宅看成一體的。</p><p><br>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天文學與地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思想學術特別活躍,著作有《考工記》、《管子》、《周禮》等,學術氣氛濃厚,陰陽、五行、八卦、氣運諸學說方興未艾,開始總結建築經驗與選址理論,為後世風水理論奠定了發展的基礎。</p><p><br>漢代以後,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觀念形成五行陰陽,四方、天干地支等概念。而各種術數如蔔筮、星占、相術、仙術等盛行一時,使風水學理論趨於成熟。</p><p><br>當時的重要要著作有郭璞的《葬經》,南北朝王征的《黃帝宅經》,唐朝楊筠松的《撼龍經》、《疑龍經》、《青囊經》,均對後世發生極大的影響。</p><p><br>到了唐朝以後,葬地選擇越來越受重視,不論陰宅陽居,對山川形勢,宅墓方位、坐向等已非常講究。宋元開始,己對太極與陰陽八卦圖和理論闡釋,羅經此時亦被廣泛運用。</p><p><br>明清時期風水理論的運用幾達頂峰,當時的重要堪輿學著作,如《地理正宗》,徐善繼與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須知》,蔣大鴻補撰《地理辨正》,葉九升的《地理大成》等。</p><p><br>風水學說中對擇宅與選墓的理論,到了此時期經已分為兩個不同的系統,雖然其中仍然有許多共通的相關性。</p><p><br>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深奧學科,集天文、地理、環境、建築、園林、預測、統計集成學於一體。</p><p><br>經五千年歲月的檢驗、求證、實踐、應用,有它的一整套規律和理論,歷代列為方術和方技。</p><p><br>風水學重視「生氣」,視「生氣」為生命(旺)之氣,即陰陽交感能生萬物之氣,亦可稱其為構成生命的要素,其在地上的一切皆本源於天且陰陽之氣在「地中」可展現「地氣」的特質,此生命之氣可從有機生命體演替現象中發現。</p><p><br>《葬經》從喪葬角度提出「風水」的概念。</p><p><br>它認為埋葬死者應該選擇有生氣的地穴,才能使之再生。</p><p><br>同時,風水同時也提到「氣」的概念。</p><p><br>氣是萬物之源,有聚有散,有行有止,聚則成行,散則化體。</p><p><br>大自然中運行之氣因風與水的激盪與調和關係而凝於地穴,通過地形查看,認識風與水的特有關係,選擇地形,這就是「風水」。</p><p><br>風水展現之地氣,視為生命之氣,可以從有機生命體演替現象中發現。</p><p><br>所謂「大地」為萬物化生最明顯《葬書》裡:「夫土者氣之體也,有土斯有氣。」「五氣行地中,發而生乎晚物。」</p><p><br>「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說明瞭氣依附土的存在,運行於中發揮而生萬物,故大地亦可稱為萬物之母。</p><p><br>《易經》坤卦篆辭:「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此意說明轉化成「有土斯有財」的觀念。</p><p><br>風水強調氣與水的關係,認為氣是構成萬物的精微原始物質,氣由本體道產生。</p><p><br>氣與道不同,道是無形無象、無限廣大的;</p><p><br>氣是有限有邊際的。</p><p><br>氣產生天地,氣的清陽部分散佈而成天,重濁部分凝聚而成地。</p><p><br>天地形成之後,天地之間的萬物得以產生。</p><p><br>氣又叫「精」,有陰陽之分。陰陽精氣化生天地萬物,歷經氣到「無始」、到「有始」、再到「有有」的過程。</p><p><br>氣之所以能化生萬物,是因為氣內部包含對立統一的陰陽兩方面。</p><p><br>陰陽二氣絪醞運動,對立交感,萬物就在此過程中產生。</p><p><br>天地萬物均受陰陽之精氣而成;太陽、月亮、星辰積陽氣(火氣)、陰氣(水氣)與日月散逸的精氣而成。</p><p><br>因此自然界日月星辰,雷電霧露,風雨霜雪,飛禽走獸,魚蝦鼠蟻,森林萬象,無不是陰陽二氣相薄相感、強弱施化而成。</p><p><br>這些物類形成之後,依然售陰陽之氣變化規律的支配,按照陰陽四時變化而盛衰生息。</p><p><br>因此,陰陽變化規律是氣運動的規律,從自然到人類的生息變化,都是「陰陽之氣相動」。</p><p><br>在人體的生命運動過程中,陰陽之氣遵循著「和」的法則,其具體表現為人的形、氣、神三者的協調平衡。</p><p><br>形體是生命寄存的軀殼,氣是構成生命的物質,精神是調節生命運動的機制。</p><p><br>三者的協調平衡,是靠陰陽之氣的「和」來實現。</p><p><br>正最社會是人類合群生息的系統,與自然萬物與生命機體一樣,其存在著與運動也遵循「和」的規律。</p><p><br>「人氣」同天地之氣、陰陽之氣一樣需要「和」,這樣社會才能安定和平。</p><p><br>風水大致可分為兩個派別:一是形勢(巒頭)派,另一個是理氣派,前者著重於山川大地的形勢與環境的選擇:</p><p><br>主要有形勢派、形象派、形法派。</p><p><br>後者偏重於方位座向與陰陽五行的應用:</p><p><br>主要有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飛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飛泊派、奇門派、陽宅三要派、廿四山頭派、星宿派、金鎖玉關派。</p><p><br>其中又分有側重陰宅與陽宅之別。</p><p><br>此種學說的理論是建立於古代中國人對「氣」的概念上。</p><p><br>古人認為整個宇宙是由「氣」生成,天地未形成之前是一個「無」,天地乃由「無」中之元氣生成,輕的氣上升為天,濁的氣下降為地,這輕與濁的氣就是陰陽二氣。</p><p><br>而傳統風水的看法,都是以此種陰陽二氣所講的「聚氣」原理推演而來的。</p><p><br>古云:「不知巒頭者,不可與言理氣;不知理氣者,不可與言巒頭。精於巒頭者,盡頭功夫理氣自合;精於理氣者,盡頭功夫巒頭自見。」</p><p><br>形勢派的原理:</p><p><br>一提起形勢派,人們就會想到以形勢論吉凶的風水祖師管輅和郭璞。</p><p><br>形勢派偏重地理形勢,主要是以龍、穴、砂、水、向來論古凶。</p><p><br>形勢派雖然分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這三個小門派,但實際上這三個小門派是互相關聯的,並沒有完全分離。</p><p><br>巒頭派:</p><p><br>巒頭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勢,自然地理的巒頭包括龍、砂、山。</p><p><br>龍是指遠處伸展而來的山脈;</p><p><br>砂,是指穴場四周三百六十度範圍之內的山丘;</p><p><br>山,是指穴場外遠處的山峰。</p><p><br>形象派:</p><p><br>形象實際上是風水中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它是把山的形勢生動地看做某一種動物或其他物體。</p><p><br>例如某個山的形狀象一隻獅子。</p><p><br>有關形象的名稱很多,如美女照鏡、七星伴月等不勝枚舉。</p><p><br>形法派:</p><p><br>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礎上展開的巒頭中的一些法則,主要是論述形象與穴場配合的法則。</p><p><br>例如有一條道路與穴場對沖,在形法派中稱為“一箭穿心“。</p><p><br>總之看形象的,離不開山體(巒頭):</p><p><br>看山體的,也脫離不了形象和形法,在中國很多山勢高崇的地方,由於其山勢影響大,很多風水師都重視山勢形象與巒頭。</p><p><br>理氣派(又稱屋宅派或三元理氣派)</p><p><br>由於理氣派將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星象、神煞、納音、奇門、六壬等幾乎所有五術的理論觀點都納入其立論原理,形成了十分複雜的風水學說。</p><p><br>正因為理氣派過於繁雜,才分出許多小的門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學習風水學的人要特別注意選擇,否則不但學不到東西,還可能做出凶禍的風水來。</p><p><br>八宅派:</p><p><br>八宅派綜合起來只有兩點:一是將坐山配遊星論吉凶。</p><p><br>所謂遊星就是:伏位、天醫、生氣、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絕命、禍害、六煞四凶星。</p><p><br>以此八星根據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別將此遊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則吉,配凶則凶。</p><p><br>二是根據住宅八卦坐山,分為東四宅與西四宅,然後與人命結合,即東四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而論吉凶。</p><p><br>一般來說,八宅派計算命卦都是以年支為准。</p><p><br>換句話說,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別相同他們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對他們的風水佈局也是相同的。</p><p><br>那麼一年之中出生有幾百萬人,按照八宅派風水觀點來論,他們都在一個共同點上。</p><p><br>因此,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過於簡單粗略。</p><p><br>特別是東西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的觀點更是粗陋不堪,難以準確。</p><p><br>希望學習風水的讀者千萬不要照搬不誤。</p><p><br>但以遊星論吉凶,在放門路或在室內佈局與玄空飛星配合起來可有參考價值。具體用法筆者在後面再做論述。</p><p><br>命理派:</p><p><br>以宅主命局中的五行喜忌配合廿四山方位的五行及玄空飛星進行風水佈局,配合裝飾顏色等,對各類陽宅的室內裝璜以及風水調整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p><p><br>三合派與二十四山頭派:</p><p><br>以山水為主,將廿四山與坐宅配山論生克關係,所謂坐宅山,實際上是指坐宅在羅盤上的五行與宅外山峰或各個建築物之間構成的五行生克關係。</p><p><br>配水則以十二長生位來論吉凶。</p><p><br>十二長生就是命理學中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p><p><br>一般都以向上配水和水的來去論吉凶,主要是用於陰宅。</p><p><br>但在三合派中向上配水與十二長生存在陰陽混雜之象,運用起來往往會有偏差。</p><p><br>所以筆者提醒學風水的易友,以十二長生論水的來去之吉凶,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陰陽,配盡陰盡陽為善。</p><p><br>翻卦派:</p><p><br>以八卦翻出九星卦為主,然後再配合山水以論吉凶。翻卦派有幾種翻法,如輔星翻卦,又名黃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據納甲起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來推斷吉凶。</p><p><br>玄空飛星派:</p><p><br>是將山向配合元運挨排山向,元盤九星,從而看水山配合室內佈局論旺衰吉凶。</p><p><br>所謂玄空九星指的是:</p><p><br>一白在坎為貪狼,二黑在坤為巨門,三碧在震為祿存,四綠在巽為文曲,五黃中央為廉貞,六白在乾為武曲,七赤在兌為破軍,八白在艮為左輔,九紫在離為右弼。</p><p><br>玄空學的實質就是注重元運的旺與衰,以及一至九九個數位的生克制化與命局中喜忌配合、只要讀者能把握住這一點,就算是玄空學已入門,一般來說就可以為人調整室內風水。</p><p><br>但要把握玄空學的真髓,當然還要深入學習。</p><p><br>星宿派:</p><p><br>星宿派指的是二十八宿,如亢金龍、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等,分別代表五行屬性。</p><p><br>根據坐向論生克,主要是用來徇二十四巒頭的理氣吉凶。</p><p><br>理氣派還有奇門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以及金鎖玉觀派和紫微大數派等等。</p><p><br>有關風水派別,嚴格地說起來就是形勢派和理氣派。</p><p><br>它們的理論也是彼此滲透、互相融通的,這正是萬法歸宗之意。</p><p><br>所以,學習風水學要對兩派的精華兼收並蓄。</p><p><br>既要精通理氣派,也要吸收形勢派的精髓。</p><p><br>但由於風水學門派繁多,有用和無用駁雜其中,學習者一定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要走入風水學的誤區。</p><p><br>風水可分陰宅和陽宅,陰宅與陽宅原理相同,禍福與影響力也同樣重要,分別只在效應之快慢。</p><p><br>陰宅主靜,而效應較慢而長遠,陽宅主動,效應較快及短。</p><p><br>陰宅對人的影響是間接、綿遠及緩慢的,陽宅對人的影響那麼直接迅速和見效快捷。</p><p><br>故此現代人較重視陽宅風水,而較少留意陰宅風水。</p><p><br>風水學說流傳了數千年,到今天還沒有一套完整統一的學理,由於它的學理過於深奧,早期的風水是以口授的方式授徒,而古今房屋結構變化甚大,故有些傳統的風水理論有的已失傳,有的已經與時代脫節,不合時宜了。</p><p><br>就以理氣派而言,在(立極)上,內地以門為向,香港有以大門為向,也有以窗為向,台灣有以門為向,也有以路為向。</p><p><br>但風水並不是萬能的,要不然所有有真材實學的風水堪輿師都變成世界巨富了。</p><p><br>而人生經歷過程可將之比喻為微積分,分數涵蓋風水(家居、工作或經營環境)、命運、本身的修養及努力等各方面的總和。</p><p><br>當一切都呈現正數時,恭喜你--一帆風順、心想事成;</p><p><br>當有正有負時,有好有壞,未及理想;</p><p><br>如一切均呈負數時,你已該努力進取、奮鬥,並祈求神佛、祖先保佑了。</p><p><br>風水應用於最關鍵之處,僅能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極難能起死回生的。</p><p><br>好的風水,僅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不努力,一樣白白浪費了大好風水。</p><p> </p><p> </p><p>引用:<a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cjjs-tw/article?mid=4693&prev=6650&l=f&fid=20">http://tw.myblog.yahoo.com/cjjs-tw/article?mid=4693&prev=6650&l=f&fid=20</a></strong></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