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 發表於 2012-5-9 18:33:41

【第十五章學後感】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第十五章學後感</FONT>】</FONT></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本篇文章開講前,我等無不困惑者。 <BR>&nbsp;</STRONG></P>
<P><STRONG>在老師授課後,才猶如大霧初散瞧見文章真貌,衷心贊歎古人用字至精。 <BR>&nbsp;</STRONG></P>
<P><STRONG>文字,確實奇妙。 <BR>&nbsp;</STRONG></P>
<P><STRONG>漢字之意本多維,我們卻時常只能單一理解,所以才會認字而不能識其全意,等同半知半解,等同不知。 <BR>&nbsp;</STRONG></P>
<P><STRONG>例如“善”字錯解,全文跟著解錯。 <BR>&nbsp;</STRONG></P>
<P><STRONG>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文字就有這樣精確或糟糠的結果。 <BR>&nbsp;</STRONG></P>
<P><STRONG>這篇中,智者在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基本本分——沒有因虛榮欲望而生的不懂裝懂即可。 <BR>&nbsp;</STRONG></P>
<P><STRONG>一個人恪守基本本分便是責任的態度,這樣才不會被這些虛妄的欲望迷惑而去裝懂、說謊,隨便敷衍別人。 <BR>&nbsp;</STRONG></P>
<P><STRONG>能守本分著,是謂正常人。 <BR>&nbsp;</STRONG></P>
<P><STRONG>人類社會中,“非正常人”由來已久,皆因七情六欲的蒙蔽,貪求,沉浮,毀滅著人們自己。 <BR>&nbsp;</STRONG></P>
<P><STRONG>所以人們連做人最基本的本分都渾濁不清,以至於竟然把能守人本分的正常的人視為“聖人”。 <BR>&nbsp;</STRONG></P>
<P><STRONG>文章內容並沒有提及聖人,非正常人之說,我只是因文中所描述行為,聯想到人的本分,因而理解到為何在老師的觀點中,聖人“非聖”。 <BR>&nbsp;</STRONG></P>
<P><STRONG>文章第一句在說:</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距今久遠的時代,那些有才能事情做得好、為人通達知理、有一定學問見識的人被人們當成是知識分子,所以能有如此見識水準。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認為他們知識精深奧妙,對於精微深奧复雜的學理都能明白懂得。</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能夠想像到,這一些能力知識者,因為人們的認可、贊揚,便會被推上一些名利高位受尊崇,也許便有慕名者求教求解。 <BR>&nbsp;</STRONG></P>
<P><STRONG>這樣便會有一些人,因為貪欲名利,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去不懂裝懂,故作高深的為人解答指點。 <BR>&nbsp;</STRONG></P>
<P><STRONG>這樣的人從古到今都存在的。 <BR>&nbsp;</STRONG></P>
<P><STRONG>放眼觀察我們的四周,您所見到的部分人;</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閉上眼睛,進入腦海中去見見自己。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也許真不少!</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所以啊,如何做人?</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從最基本簡單的根源找尋。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文章接著還描敘這部分人不懂裝懂的心理狀態:</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參與這些不懂裝懂乎弄別人的人,他在說謊的時候,在含糊敷衍的時候,他的心理感覺一定是——好像在冬天寒冷的水中徒步遊走過河流。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寒冷讓人發抖,熱量不夠,陽氣不夠,實為暗喻說謊的人底氣不足。 <BR>&nbsp;</STRONG></P>
<P><STRONG>接著他會因為沒有真才實學底氣不足而害怕別人窺見瞭解自己底細,所以心理恐慌的迂回防備好像別人知道他其實不懂、並非專家;</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這些情緒心理讓他心力不濟感覺自己的形象會像冰塊一樣散漫融化破滅即將展露真實,所以接下來他的行為便是呈現好像很真誠樸實的謙虛,然後用好像這樣,可能這樣模擬兩可不確切清楚的話語來蒙騙冒充他很專業性來敷衍應付別人,因他的知識缺失,因蒙騙敷衍不能真正幫助別人,不停用謊言圓謊,他的心理上已經好像陷入空虛無奈的困境。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您看,虛榮欲望而生謊言行為,不能讓其本分、真誠負責的對待他人,而陷入錯誤中不能解脫。 <BR>&nbsp;</STRONG></P>
<P><STRONG>這樣的人,要如何解脫上述心理困境和改正錯誤行為?</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智者文章中問道:</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你可以詳細瞭解去把這些迷惑的事情狀況停止下來,而平靜清楚?</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你會不會一步一步詳細把問題答案弄懂後才決定要去做什麼事情而不要隨便應付?</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修正之一,便是你要真正能懂,要真正有相關的知識。 </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學習知識才是基本本分做法,依據此方式的人學習的人,才沒有那麼多名利虛榮的貪欲而不懂裝懂的去犯錯。 <BR>&nbsp;</STRONG></P>
<P><STRONG>遇到這個那個事情解答的時候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只有真實解答,只有那些沒有多餘的欲望念頭,才會讓前面例舉的那些犯錯、缺點還原修正到當初沒有發生錯誤之前來正確開始。 <BR>&nbsp;</STRONG></P>
<P><STRONG>整篇文章在說做人處事錯誤產生的由來,錯誤的行為狀況、如何不犯錯。 <BR>&nbsp;</STRONG></P>
<P><STRONG>也提示了那些求助者,不要盲目以為高學歷或者名人能者就是萬能,以為他們什麼都懂,依靠到不負責任虛榮者的時候,只有受騙上當而已。 <BR>&nbsp;</STRONG></P>
<P><STRONG>文章也提警人們,不要以為自己懂一些學問,就自認為什麼都懂,學問之深廣,沒有萬能者,所謂術有專攻,也說明瞭每個人的學問,也許都是一技之長或者多技之長,沒有萬能者。 <BR>&nbsp;</STRONG></P>
<P><STRONG>如果您是有神論者,您看連傳說中的神也是各有所長,而非全能,何況人?</STRONG></P>
<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所以,做人懂得誠實的本分,懂得說不懂,懂得不斷的學習,這才是一個正常人的基礎,才能在人生中正確學習著、實踐著。 </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五章學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