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學後感】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第十一章學後感</FONT>】</FONT></STRONG></P><P><STRONG> </STRONG></P>
<P><STRONG>在學習之後才知道,第十一章是用再簡單不過的生活事理,透漏一個非常重要的“道法”。 <BR> </STRONG></P>
<P><STRONG>認識文章的過程,就像一個跋涉者,翻過一座小山頭以為就可到達另一座大山,須不知簡單輕易的征服小山頭後,卻見面臨一片淵廣的大海,大山在海的那一邊。 <BR> </STRONG></P>
<P><STRONG>而我,還不曾會游泳。 <BR> </STRONG></P>
<P><STRONG>學習這篇文章給我的最大體會不是欣喜和激動,只有複雜情緒交替。 <BR> </STRONG></P>
<P><STRONG>希望的、努力的、震撼的、無措的、艱難的、勇氣的各種情緒交織,讓人幾乎不能動彈。 <BR> </STRONG></P>
<P><STRONG>腦海裡只浮現一句似懂非懂的話——“人相忘於道術”。 <BR> </STRONG></P>
<P><STRONG>這句話可能在曾經轉發的帖子裡出現過,雖不懂它,但我一眼記住了它。 <BR> </STRONG></P>
<P><STRONG>第十一章全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器”。 <BR> </STRONG></P>
<P><STRONG>“三十輻共一轂”、“埏埴以為器”、“鑿戶牖以為室”初看似是車輪的構造、水土的融合應用、開門窗造房間,都是生活中簡單的事和物。 <BR> </STRONG></P>
<P><STRONG>原來,這些我們常見常用的事物,我們一直使用著它,卻沒有認識它隱含的源理。 <BR> </STRONG></P>
<P><STRONG>智者在文中問道:</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三十根輻條由一個洞孔穿過,組成一個圓周車輪,從而給車前行的動力,看到它的運動道理有沒有?</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水和土混合在一起變成黏著的形態用來當成黏合的工具,水土工具的產生和運用,你從中發現其運用道理沒有?</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打穿牆做為門窗出入空間口來呈現出居家房間,居家房間的功能作用,你有沒有看懂房間功能效應的道理,有沒有看懂如何呈現房間?</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前面三句話,都在用“當其無有”,提示我們去想想,有沒有通過例舉看懂什麼道理?</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當然並非是車子如何前進、水土怎麼和稀泥或者建房子要做門窗的表層道理。 </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車之用”是指動能轉換,運動的道理。 <BR> </STRONG></P>
<P><STRONG>時間是運動的,空間也隨時間前行運動,萬物因時空運動而發展變化。 <BR> </STRONG></P>
<P><STRONG>因時間運動前行,而呈現不同的時空,這個世界,並非是我們這一眼所見的樣子。 <BR> </STRONG></P>
<P><STRONG>“器之用”是指,看懂天地運動規律,還有其方法(工具)可以用來掌握變化,這套工具,必定是根據天地運行之法而來,取之自然,用於自然。 <BR> </STRONG></P>
<P><STRONG>“室之用”是指,如何利用工具來營造宜居的空間,房間需要有門窗才能成為房間,但門窗如何呈現,自有工具方法。 <BR> </STRONG></P>
<P><STRONG>世界和我們無時不處在規律運行和變化中,而我們身在其中,只看到眼前所見表象,沒有摸索到規律的關鍵竅門。 <BR> </STRONG></P>
<P><STRONG>有一套學術與工具,來源於天地自然運行規律之源理。 <BR> </STRONG></P>
<P><STRONG>我們如果懂了,會用工具方法給我們營造有利空間,自然就是“順天(規律)者昌”,這便得到智者在結尾所說的“有之以為利”。 <BR> </STRONG></P>
<P><STRONG>如果我們不懂得,就只知道“無之以為用”畫瓢般的生活,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着,人們努力工作只為改善生活處境,只為努力得到物質,以為來改變命運,創造命運。 <BR> </STRONG></P>
<P><STRONG>須不知,世間一切的呈現都是道法規律(即道術),我們本身為其所控制呼應。 <BR> </STRONG></P>
<P><STRONG>道術存隱於生活,生活源自於道術,只不過我們雖身處其中,卻早已“相忘於道術”,早已不識得的,更加不懂運用也。 </STRONG></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