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學習心得】
本帖最後由 江南布衣 於 2012-12-6 23:59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學習心得</FONT>】 </FONT></STRONG></P><BR><P><STRONG>原文:</STRONG></P><BR>
<P><STRONG>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STRONG></P><BR>
<P><STRONG>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STRONG></P><BR>
<P><STRONG>常有司殺者殺。 </STRONG></P><BR>
<P><STRONG>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STRONG></P><BR>
<P><STRONG>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BR> <BR>自己原來理解論述:</STRONG></P><BR>
<P><STRONG>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BR><BR>人未害怕死,如何用死害怕此呢?</STRONG></P>
<P><BR><STRONG>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BR><BR>假如人一般的害怕死,並且當作怪異者,我可以捕捉並且使死亡此,誰不怕呢?</STRONG></P><BR>
<P><STRONG>常有司殺者殺。 <BR><BR>一般存在掌管死亡者使死亡。</STRONG></P><BR>
<P><STRONG>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BR><BR>提到接替掌管死亡者使死亡,事情稱呼接替排行第一有技藝的人雕飾。</STRONG></P><BR>
<P><STRONG>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BR><BR>提到接替排行第一有技藝的人雕飾者,少存在沒有損害他的手。</STRONG></P><BR>
<P><STRONG>老師講解後,正確理解論述:</STRONG></P><BR>
<P><STRONG>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BR><BR><FONT color=red>百姓非害怕生命的結束,如何用生命的結束害怕這個呢?</FONT></STRONG></P>
<P><BR><STRONG>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BR><BR><FONT color=red>如果讓百姓反復發生的害怕生命的結束,並且當作少有的人,我可以實行並且戰鬥此,誰不怕的呢?</FONT></STRONG></P><BR>
<P><STRONG>常有司殺者殺。 <BR><BR><FONT color=red>反復發生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FONT></STRONG></P><BR>
<P><STRONG>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BR> <BR><FONT color=red>提到接替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事情稱呼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FONT></STRONG></P><BR>
<P><STRONG>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BR><BR><FONT color=red>提到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者,少有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未損害他的事情的處理方法也。</FONT></STRONG></P>
<P><BR><STRONG>這篇文章說明以下幾點:<BR><BR>一般的人因為不懂,所以不怕死,為什麼呢?<BR><BR>因為真的不懂,如果讓他親眼看到事情的發生,或者讓他本人親自體驗反復發生的狀況,他能否也不怕呢?<BR><BR>無論誰住進去,都會如期的發生,只要時間一到,無論是誰,都一樣發生類似的事情,如果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家人身上,自己妻子兒女身上,那就後悔莫及了。<BR><BR>如果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所以就要找專業的人士來處理。<BR><BR>但找要找對人,如果不知其源、其義者,那就是找錯人,不但花費了錢財,而且浪費時間,還耽誤了時間,錯過了處理的時間,等到發凶的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已經來不及了。<BR><BR>真正的專業者,是不會說“幫你處理會折陽壽、替你擋災”之類的話,因為有思維的人都可以想得到,誰還會寧愿將自己的命運出賣給別人?<BR><BR>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風水寶物,什麼三腳蟾蜍啦,鏡子啦等等,更有甚者,聲稱可以幫神像開光,就可以擋煞,如果相信了,那只就能認智商有問題了。<BR><BR>格局造就一切,如果你格局是不好的,你就是拼命去做,努力拼搏,也無濟於事,一樣的時間,一樣的條件,一樣的努力,一樣的付出,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成功,而有些人還是一事無成呢?<BR><BR>如果你劇本就是不成功的,就是拼死了,到頭來就是不成功的結果。<BR><BR>如果要成功,就要跟自己比賽,因為人生有如白馬過隙,稍縱即逝,如果只有半年的生命了,現在還想著賺多少錢,有用嗎?<BR><BR>如果不知道自己風險,就不會知道未來的路,大家都有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機會選擇,差別只是選擇的正確與否,才造就當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STRONG></P><BR>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