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權】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環境權</FONT>】</FONT></STRONG></P> <P><STRONG>EnvironmentalRights</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環境權係指國民得享有健康的生活環境,且支配此生活環境之權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權利的主人是每一個國民,其對象就是生活環境,如土地、空氣、水、日照、安寧、景觀等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環境權實包括兩部份,一為生存權,即國民得享有健康生活環境的權利,這較抽象,僅可做為環境保護立法與行政的指導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另一為財產權,也就是國民支配此生活環境的權利,這較具體明確,環境的主人得據此要求防止或排除破壞環境之行為,亦得要求損害賠償和分配與交易其擁有之環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兩部份可獨立,亦可合而為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環境權是當代公害嚴重之產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很久很久以前,當人口稀少,而資源豐富之際,各種生活環境資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財貨,因此無環境權之主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當人口增加,農業發達,資源相對逐漸稀少之際,首先土地就變成有價值的財貨,因此發展出土地財產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再者,自工業革命迄今,公害日趨嚴重,其他的生活環境資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權利主張之對象,因為它們不再可免費取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於目前建立私有環境權的技術困難且成本過高,因此目前若干環境資源的環境權只能做到較原始的共有制,即環境由國民共有之,實際的主人是每一個國民所組成的代表機構,例如聯合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河域管理合作社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目前若干環境資源的環境權因為是採共有制,而非如較進步的土地私有制,因此易遭共有者濫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