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穩定狀態理論】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館藏穩定狀態理論</FONT>】</FONT></STRONG></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館藏穩定狀態理論是一種有關圖書館藏書採集規模的理論,又稱藏書零增長理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最早於1960年代由一些圖書館學家和建築學家提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74年美國圖書館學家戈爾(DanielGore)在「向亞歷山大告別」一文中進一步提出高功能、零增長的概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76年,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發表阿特金森(Atkinson)的報告,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主張圖書館藏書規模的穩定狀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該理論的主要論點是:大型圖書館不要無限制地發展藏書數量,應當在藏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控制其增長,在一個相對時限內,圖書館入藏新書的數量與剔除舊書的數量大體相當,使藏書的實際增長率近於零,從而保持藏書數量的穩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英國政府接受這一理論,並用撥款方式控制,但英國一些老大學反對這一決定,認為是慢性自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