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 發表於 2012-11-22 23:51:27

【老子道德經七十二章學習心得】

本帖最後由 江南布衣 於 2012-11-22 23:52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FONT color=red>老子道德經七十二章學習心得</FONT>】</STRONG></FONT></P><BR>
<P><STRONG>原文:</STRONG></P><BR>
<P><STRONG>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STRONG></P><BR>
<P><STRONG>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STRONG></P><BR>
<P><STRONG>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STRONG></P><BR>
<P><STRONG>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STRONG></P><BR>
<P><STRONG>故去彼取此。</STRONG></P><BR>
<P><STRONG>自己理解論述如下:</STRONG></P><BR>
<P><STRONG>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BR><BR>人未害怕氣勢,就差不多的氣勢到達。</STRONG></P><BR>
<P><STRONG>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BR><BR>沒有熟習那個地方處所,沒有嫌棄那個地方成長。</STRONG></P><BR>
<P><STRONG>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BR><BR>一般只有未嫌棄,事情因為未嫌棄。</STRONG></P><BR>
<P><STRONG>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BR><BR>正確用道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本身了解非主動的顯露,本身珍惜非主動的地位高。</STRONG></P><BR>
<P><STRONG>故去彼取此。<BR><BR>所以除掉那個選擇這個。</STRONG></P><BR>
<P><STRONG>聽完老師講解後,正確理解論述:</STRONG></P>
<P><BR><STRONG>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BR><BR><FONT color=red>人未害怕氣勢,就差不多氣勢來到。</FONT></STRONG></P><BR>
<P><STRONG>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BR><BR><FONT color=red>沒有熟習他的位置處,沒有嫌棄他的位置活著。</FONT></STRONG></P><BR>
<P><STRONG>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BR><BR><FONT color=red>一般只有未嫌棄,事情用未嫌棄。</FONT></STRONG></P><BR>
<P><STRONG>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BR><BR><FONT color=red>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本身洞悉與了解本身看法,本身珍惜非本身價值高。</FONT></STRONG></P><BR>
<P><STRONG>故去彼取此。<BR><BR><FONT color=red>所以除去那個接受這個。</FONT></STRONG></P><BR>
<P><STRONG>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以下道理:</STRONG></P><BR>
<P><STRONG>天下間因為外在的凹凸物的影響,進而產生吉與凶的呼應,我們稱呼為來炁。</STRONG></P><BR>
<P><STRONG>來炁有助於我們的,那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STRONG></P><BR>
<P><STRONG>有如家門前有一路燈,照亮了門前的道路,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好的,但好壞的重點不在於燈是否給大家帶來方便,而是它與房子的相對位置來作為吉凶的依據。</STRONG></P><BR>
<P><STRONG>所以這個道理必須清楚的明白,不只是路燈,所有凹凸物的道理都是如此。</STRONG></P><BR>
<P><STRONG>人之所以無視外在來炁的影響,不是因為可以駕馭它,而是因為根本不了解它的作用,等到凶動起來了,那就差不多就等於太遲了。</STRONG></P>
<P><BR><STRONG>我們歸根結底必須懂得與了解,才能正確判斷出好與壞,如果是好的,我們就保護它,如果不好的,我們就要用正確的程序處理它。</STRONG></P><BR>
<P><STRONG>但是,如果全部的來炁都是好的,又或者全部來炁都是壞的,都是極端的方式。</STRONG></P><BR>
<P><STRONG>前者的作用就有如溫室培育的生物一樣,經不起外界的考驗,如果人也是這樣,那人生就沒有了酸、甜、苦、辣、咸,雖然沒有經過波折,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人生就不算是完整的人生,因為缺少了失去,自然就不懂得什麼是獲得,缺少悲傷,就不懂真正的幸福,缺少失敗,就不懂得何謂成功……</STRONG></P><BR>
<P><STRONG>如果是後者,那麼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痛苦的掙扎中度過,自然也不是正常的。</STRONG></P><BR>
<P><STRONG>因此,天下間沒有絕對最好的,也沒有絕對最壞的,只有適用與不適用。</STRONG></P><BR>
<P><STRONG>它的組成有如人生一樣,總是有喜有悲,有好有壞。</STRONG></P><BR>
<P><STRONG>挫折是為了讓你改正錯誤,讓你更堅強,損失是為了更好的擁有,因為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沒有毀滅,就不會有重生,此理相同。</STRONG></P><BR>
<P><STRONG>再如老師舉例一桑椹樹的事:</STRONG></P><BR>
<P><STRONG>其樹在午方,也正好在陽宅後面形成斷炁,然而此樹在午方得到充足的養份與來炁,所以特別茂盛,結出的果實也特別甜美,但對於陽宅來說,就是主女人外出離走,然而罪不在樹本身,而是它的位置剛好在四正之斷炁之方,所以解決辦法或者將樹挪開一段距離就可以了。</STRONG></P><BR>
<P><STRONG>相同類似的事情只有懂得道理的人,才會了解事情的根源,才會懂得如何處理,如果不懂者,就沒有所謂的放棄與否了,所以專業者就會以事實狀況為依據作出相應的處理方法,而不是依據個人愛好或者感官臆測而胡亂作為。</STRONG></P><BR>
<P><STRONG>不管人生長在任何時間與空間,都必定有相關的信息,在處理問題之前,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會如此?</STRONG></P><BR>
<P><STRONG>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所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局,天下間必有相應的作用於此,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不會造出多餘的東西出來,每一格局,自有存在的意義。</STRONG></P><BR>
<P><STRONG>如果因為自己想要的就留下,不想要的就放棄,那麼最終結果必定會失去很多。</STRONG></P><BR>
<P><STRONG>等到某一天回過頭看看,自己想要的東西已經不復存在,也不可能再造了。</STRONG></P><BR>
<P><STRONG>因此,我們應該懂得如何正確的處理不適合的,如何保護適合的,如何拿捏恰到好處,就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與不斷嘗試與探索的過程。</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經七十二章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