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x0012無知 發表於 2012-11-1 23:08:24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章心得】

<B>
<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七十章心得</FONT>】</FONT></P>
<P>&nbsp;</P>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P>&nbsp;</P>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P>&nbsp;</P>我的學說極不困難的洞悉了解,極不困難的從事。
<P>&nbsp;</P>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P>&nbsp;</P>時間裡面沒有足以洞悉了解,無法可以從事。
<P>&nbsp;</P>言有宗,事有君。
<P>&nbsp;</P>學說正面存在主要的,所作所為正面存在之主。
<P>&nbsp;</P>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P>&nbsp;</P>一般提到沒有識見,這用未我洞悉與了解。
<P>&nbsp;</P>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P>&nbsp;</P>洞悉了解我者少,法度我者價值高的。
<P>&nbsp;</P>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P>&nbsp;</P>正確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覆蓋衣服含有珍貴。
<P>&nbsp;</P>2012年10月30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P>&nbsp;</P>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P>&nbsp;</P><FONT color=red>我說極不困難的洞悉與了解,極不困難的從事。</FONT>
<P>&nbsp;</P>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P>&nbsp;</P><FONT color=red>時間裡面無法可以洞悉與了解,無法可以從事。</FONT>
<P>&nbsp;</P>言有宗,事有君。
<P>&nbsp;</P><FONT color=red>講正面存在主要的,所作所為正面存在之主。</FONT>
<P>&nbsp;</P>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P>&nbsp;</P><FONT color=red>一般只有沒有洞悉與了解,這用未我洞悉與了解。</FONT>
<P>&nbsp;</P>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P>&nbsp;</P><FONT color=red>洞悉與了解我者少,即我者重視。</FONT>
<P>&nbsp;</P>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P>&nbsp;</P><FONT color=red>這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覆蓋衣服包含珍貴。</FONT>
<P>&nbsp;</P>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P>&nbsp;</P>這篇文章作者告訴我們,他所說的話已經是非常直白方式,他所說的話也是非常容易理解,只要能按照他的這種正確方式去做自己所想做的事才會變得迎刃而解。
<P>&nbsp;</P>但事與願違,本身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事,也被人們看得非常之複雜,所以變得沒有實用性,作者已經看到一般人所存在的問題,特指出要重視文字所呈現的本義所在,才能了解句義,才能進一步明白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會呈現誤會也。
<P>&nbsp;</P>就像一個易字,平常都理解錯了,說成是簡易、變易、不易之義,並說這是天地日月運行形成的自然之理,這樣看似像對的,其實已經把易的本義解釋得太離譜了,易乃曰勿,不可以說不的本義,雖是這樣之解,但是真要把這個易弄清楚,確實是有些難度,因易是由易理、易術、易數、易法而形成一整套源理義法竅的程序法則學術之總稱,可是在道德經所講的內容中,雖有提到這些名稱的重要性,但還是沒有把這些程序的演化法則寫到文章中。
<P>&nbsp;</P>所以一般人也無法明白作者所說,只有在學習這套時間程序法則者才能看得懂的,只有有緣者才能明白其中要義,自然也就能從文中所述要理知道應該向誰學才能學到真學術。
<P>&nbsp;</P>本文章已經點明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如果沒有洞悉與了解,那麼您就根本沒有能力去從事給別人當風水顧問師,所以一般世俗所講的風水,要麼論山水之外形,要麼論無形之理氣,要麼就把外形與理氣胡亂搞在一起形成一堆亂七八糟的理論。<BR><BR>如果不知風水如無外形那有何憑借呢?
<P>&nbsp;</P>如果沒有理氣又何來吉凶依據判斷呢?
<P>&nbsp;</P>所以這外形與理氣實則一體,根本就是不能單獨而論,但也並不是世俗所說的形理一體,而是一套時間打開空間的程序法則學術,也就是元空之法,因此有正零之分,因此有天門與地戶之分,因此有奇門遁甲與堪輿術之分,所以才會導致一般有外形與理氣之辯,實乃不知道這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為何也。<BR><BR>如果沒有覓得這方面的明師何能知道此中之玄機呢?<BR><BR>所以作者才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要千方百計排除萬難理解記憶住文字的本義,要提升自己的文字理解能力,才能達到聽話如嚐湯,才能有能力去分辨誰對與誰錯,因為錯與對不是由誰說了算,只有能從源頭說到結果,又從結果反溯回其源,能達一本散萬辭、萬辭皈一本後才可以說您所學的符合天地自然運行之理。<BR><BR>果能提升自己對文字理解功力,能有辨別之能力,自然有緣能遇明師指點,也自然有機會一窺這門學術的真貌。
<P>&nbsp;</P>所以作者才講一切都是有依據根源的,他也不是在跟我們說廢話,而是要讓我們知道源理義法竅的重要性,在我們有正確的觀念之後,才能去做我們所想要做的事,萬事皆因動念而起,所以要知道我們想要做什麼,有什麼樣的理想,才能制定出與這個目標相符合的方案,再按照這個方案一步一趨實尊實行,不要輕易言放棄,才能抵達終極目標。
<P>&nbsp;</P>以學術而言,元空的源理義法竅至關重要,如果不能道出此者均為假也,如果連一個基本的炁口立極定義都不知道,何來有正確的測量手法,何來有正確的炁度數據,何來有正確的吉凶論斷呢?<BR><BR>然觀我們一般之所就是犯了這樣的毛病,根本沒有去了解這套時間打開空間的程序法則,而只是人云亦云鸚鵡學舌,別人怎麼做自己就跟著做,或者只憑著自己的主觀想像自認為自己已經懂就開始實戰操作,就做當風水師,導致慘劇發生。
<P>&nbsp;</P>所以作者才發出洞悉與了解者是少之又少的感慨,因為真懂者是會重視這些源理義法竅的,是會知道要如何去了解這些真相的,是會知道如何才能追根溯源的,是會知道如何才能達到掌握這套元空之法的,因為知道了要如何去問,要如何去學,這才是關鍵之處,如果連如何去學,如何去問也不知道,那麼永遠也沒有辦法達成。
<P>&nbsp;</P>所以作者才告訴我們要達到聖人之目的是不容易的,但還是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的,那就是要從最根本的文字著手,去弄清基本的字義,才會衍生出很多的道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之意上,要去深思文字所隱藏之義,正如文章所說,這些看似簡單的文章,其實已經隱含很多臻義在裡面,這是那些專業人士為了傳承學術而運用掩蓋手法所留下的書籍,讓有緣者能從中找到理論之依據,進而覓得明得傳授而習得此術,這就是文字所呈現的奧妙所在。
<P>&nbsp;</P></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