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9-27 23:10:30

【學習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心得】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心得</FONT>】&nbsp; </FONT></STRONG></P>
<P><BR><STRONG>原文:</STRONG></P>
<P><BR><STRONG>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STRONG></P>
<P><BR><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STRONG></P>
<P><BR><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STRONG></P>
<P><BR><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STRONG></P>
<P><BR><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STRONG></P>
<P><BR><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STRONG></P>
<P><BR><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STRONG></P>
<P><BR><STRONG>與物反矣! </STRONG></P>
<P><BR><STRONG>然後乃至大順。</STRONG></P>
<P><BR><STRONG>我自己的直譯:</STRONG></P>
<P><BR><STRONG>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STRONG></P>
<P><BR><STRONG>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STRONG></P>
<P><BR><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STRONG></P>
<P><BR><STRONG>人不容易管理統理,因為他聰明有餘。</STRONG></P>
<P><BR><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STRONG></P>
<P><BR><STRONG>所以用聰明管理統理地區,地區此使壞作亂的人。</STRONG></P>
<P><BR><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STRONG></P>
<P><BR><STRONG>非用聰明管理統理地區,地區的吉祥幸運的。</STRONG></P>
<P><BR><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STRONG></P>
<P><BR><STRONG>洞悉了解這兩者考證法則。</STRONG></P>
<P><BR><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STRONG></P>
<P><BR><STRONG>普遍的了解考證法則,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STRONG></P>
<P><BR><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STRONG></P>
<P><BR><STRONG>深遠奧妙的共同遵循的規範非常深奧。</STRONG></P>
<P><BR><STRONG>與物反矣!</STRONG></P>
<P><BR><STRONG>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STRONG></P>
<P><BR><STRONG>然後乃至大順。</STRONG></P>
<P><BR><STRONG>正確時間上才到達重要的遵循。<BR><BR>老師的直譯:<BR><BR>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BR></FONT></STRONG><BR><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人這不好管理統理,用他聰明程度高。</FONT></STRONG></P>
<P><BR><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所以用聰明的管理統理,地區的使壞作亂的人。</FONT></STRONG></P>
<P><BR><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非用聰明的管理統理,地區的幸運。</FONT></STRONG></P>
<P><BR><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洞悉與了解這兩者也是考察法則。</FONT></STRONG></P>
<P><BR><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普遍的洞悉與了解考察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BR></FONT></STRONG><BR><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FONT color=magenta>也。<BR></FONT></FONT></STRONG><BR><STRONG>與物反矣!</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也。</FONT></STRONG></P>
<P><BR><STRONG>然後乃至大順。</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上述才到達大通暢。</FONT></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我對文章的理解心得:<BR><BR>這篇文章和我們的學術聯繫不是太多,我感覺主要是在說人自己的行為和做事,因為自己不懂而盲從就會上當受騙,我們遠古的一些傳統也有如此的,好像是在行善做好事其不知那也未必是真的做好事行善啊,就像寺院在擴建讓一部人捐錢,當然人的心理是需要安慰的,哪個人會無緣無故的把自己的錢財掏出來啊,寺院就用“功德”兩字來說服人,正好也符合了人需要安慰的心裡,掏出來自己的財富而獲得了所謂的“功德”,這是不聰明的人的做法,真正需要幫助別人的時候他又不幫助了,他就認為幫助了別人是白幫因為他認為沒有得到“功德”和自己認為的聰明和飄渺的所獲,相信一些自己不清楚但自己認為懂的事,推託和逃避自己的弱點,不真面對待事情而是用逃避現實的辦法推脫自己的責任,自己在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和良心發現懺悔的事,不想承擔責任也不想在現實中解決,而是把自己的懺悔和解脫全部寄託在所謂的“功德”替自己承擔罪過,這就是人的本性,做壞事還不想負責任,花錢買功德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所作所為,這就是愚人的做法啊。</STRONG></P>
<P><BR><STRONG>自己認為聰明的人很多,這樣的人不會吸取別人的忠言和教訓,自己事事而非認為懂,不懂裝懂所以就會上當受騙,而發生災難使自己處於困境而承受痛苦的結果,相信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使自己的思想飄渺玄幻,脫離實際現實的事情。</STRONG></P>
<P><BR><STRONG>用聰明的人管理地區,就是杜絕人做壞事,這樣才能安定,看看我們的歷史當一個大國崛起走向繁榮是因為有明君主政,而且有很多明丞良將輔佐,使壞作亂的人就無法得逞,國家步入國富民強,但是如果“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君主荒淫無度不裡朝政,而且身邊的丞相又不聰明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把一切有損國家的事視而不見得過且過,人民也生活在動盪之中盜賊四起,人民把能過上安定生活的願望寄託與神靈,靠幸運過日。</STRONG></P>
<P><BR><STRONG>洞悉了解這兩種方法當成前車之鑑,一個是讓做錯事的人繩之以法而付出應有的處罰,一個是做錯是的人逍遙法外為所欲為禍害百姓,這兩種狀況為依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考證了解上述的兩種狀況是不容易的啊,一個國家富強,而另外一個走向滅亡人民依靠幸運度日,這裡的原因非常深奧啊,在事實上內容相同但同詞非同議,關鍵沒有真的洞悉了解是不會知道源理議法竅的,要有決心用知識的力量突破自己認識的局限,了解事物的原委,吸取前人的教訓總結經驗才能達到大通暢變為一個聰明的人。<BR><BR></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學習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