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 發表於 2012-9-13 23:56:06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學習心得】

<P style="LINE-HEIGHT: 30px; TEXT-INDENT: 2em"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FONT color=red>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學習心得</FONT>】</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STRONG><BR></STRONG></P>
<P><STRONG>原文:<BR><BR>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BR><BR></STRONG></P>
<P><STRONG>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BR><BR></STRONG></P>
<P><STRONG>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BR><BR></STRONG></P>
<P><STRONG>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BR><BR></STRONG></P>
<P><STRONG>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BR><BR></STRONG></P>
<P><STRONG>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BR><BR></STRONG></P>
<P><STRONG>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BR><BR></STRONG></P>
<P><STRONG>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己原來理解如下:<BR><BR>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BR><BR>潛力沒有發展,職業沒有所作所為,體會沒有研究。<BR><BR></STRONG></P>
<P><STRONG>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BR><BR>重要輕視有餘短缺,告知心懷不滿用遵循的規範。<BR><BR></STRONG></P>
<P><STRONG>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BR><BR>希望得到不容易從他的不困難或不需費力的,變成重要的從他的深入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BR><BR>時間裡面不容易所作所為,一定進行從不困難或不需費力的。</STRONG></P>
<P><BR><STRONG>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BR><BR>時間裡面重要的所作所為,一定進行從詳盡的與深入的。</STRONG></P>
<P><BR><STRONG>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BR><BR>事情因為聖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未做差不多的,所以可以促成那個重要的。<BR><BR></STRONG></P>
<P><STRONG>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BR><BR>提到隨便答應一定少誠實,經常變故一定大部分災害。<BR><BR></STRONG></P>
<P><STRONG>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BR><BR>正確用聖人好像災害,所以最後沒有災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聽老師講解與自己的筆錄,正確理解如下:</STRONG></P>
<P><BR><STRONG>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BR><BR><FONT color=red>潛力沒有發展,職業沒有所作所為,體會沒有研究。</FONT><BR><BR></STRONG></P>
<P><STRONG>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BR><BR><FONT color=red>重要輕視有餘短缺,告知心懷不滿用遵循的規範。</FONT><BR><BR></STRONG></P>
<P><STRONG>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BR><BR><FONT color=red>希望得到不容易從他的不困難或不需費力的,變成大從他的深入的。</FONT><BR>&nbsp;</STRONG></P>
<P><STRONG>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BR><BR><FONT color=red><FONT color=magenta>時間裡面不容易</FONT>,一定進行從不困難或不需費力的;</FONT></STRONG></P>
<P><BR><STRONG>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BR><BR><FONT color=red>時間裡面重要的所作所為,一定進行從詳盡的與深入的。</FONT></STRONG></P>
<P><BR><STRONG>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BR><BR><FONT color=red>事情用品德崇高與通達事理的人畢竟未發展重要的,因而可達到他的重要性的。</FONT><BR><BR></STRONG></P>
<P><STRONG>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BR><BR><FONT color=red>如果隨便應允的話一定少誠信,經常改變一定常常使人受困。</FONT><BR><BR></STRONG></P>
<P><STRONG>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BR><BR><FONT color=red>事情用品德崇高與通達事情的人尚且不敢此,所以最後沒有使人受困。</FONT><BR><BR></STRONG></P>
<P><STRONG>自己理解論述如下:</STRONG></P>
<P><STRONG><BR>文章第一句就<FONT color=magenta>告訴我們</FONT>:什麽人需要幫助,什麽人需要學習?<BR><BR>就是自認為不順利的人,為什麽事倍功半呢?<BR><BR>為什麼付出這麼多的勞力與心思,都沒有收獲呢?<BR><BR>雖然沒有證據,但感覺得到冥冥中似乎有規律在主導與運行,但又沒辦法改變它;甚至有疑問,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真的有這麽神奇嗎?<BR><BR>真的有用嗎?<BR><BR>是否真的可以從源頭上改變規律?<BR><BR>然而由古至今,似乎沒有一套學術能完整描述。<BR><BR>實際上五術就是我們所說的神奇之術,五術分為山、醫、名、卜,相;在老師道出這套學術之前,一般的人難以理解,也沒有人能說清楚講明白;即使公開了學術的法竅,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老師說過,什麼都可以偷,唯知識不能偷;如果不懂,即使將整套程序法則擺在面前,你也不可能偷得走。<BR><BR>因為五術是一脈之理,所以它不能拆開,它是時間裡面的源、理、義、法、竅程序法則;不管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人能到達的位置;它都有其作用,程序法則無時無刻無不影響著天地萬物,而人是靈長類動物,會根據自己需求與吉凶加以運用;但它不會因為你懂與不懂而改變,好的始終都是好的,不好永遠都是不好。<BR><BR>所以我們要如實告知客戶或者學生將要發生的事,或者將要遇到所產生的結果,才會沒有所謂的夢想與期待;千萬不要抱任何出風頭自認為懂的心態,更不要輕易許下承諾,凡事量力而行,如果原則問題或者力不能及,應該如實相告,不要有任何含糊之辭。<BR><BR>為何現今社會上會有如此多大師?<BR><BR>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藉助宣傳紅了一段時間後開始消聲匿跡?<BR><BR>因為這就是隨口誇誇其談的人,好像有研究生的學歷隨便看一下四庫全書,或者看過幾本所謂的“秘傳抄本”就能成為大師,其實是經不住考驗的,有如陰宅與陽宅的例子,很少人會提及陽宅,因為陰宅可以東扯西扯,上下幾十年胡亂扯;而陽宅則是馬上要論斷出吉凶,學術與學識真與否,立馬可以呈現;因為陽宅可以直接主導你的思想模式,你的居家的平安,事業的吉與凶等所有的信息;所以也就沒有推托之辭,所以也就鮮有人敢直接提及陽宅。<BR><BR>道理很簡單,就有如我們每天要吃的東西,是從活人那裡來的;每天要用的東西,也是從活人來的;請問,這與陰宅有什麼關係呢?<BR><BR>要處理天下難事,一般從基礎開始,從不懂慢慢教導到會為止;只要是向上的,自然就慢慢的從原來不好的變成好的,所以這就代表找到對的方向;所以只要不改變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最後會慢慢走向成功;千里之路,始於足下;你先了解自己懂什麼,懂多少,然後根據所學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企劃,從簡單開始,已經到達到一定的狀態之下,再漸漸進步;不要想著一夜成名或者一夜暴富,因為不可能有突然間就全部都懂的,也不可能一夜間就由一個普通人突然變成富翁,因為過程是必須付出努力的;如果有,那也只是神話與傳說。<BR><BR>時間裡面的程序不容易執行的,就像我們自己一樣,即使學習的時間很久也沒達到最基本的要求,就連最起碼的安居之所都不能解決,連脫困如此基本的事情都還不能自己解決,更別說要按照程序來進行了,因此一個有能力者,目標就是沒有目標,因為他的目標有可能無窮大。<BR><BR>就像老師開的學苑一樣,只要你符合要求,就可以進來學習,沒有名額的限制,也沒有地域,沒有天份的差別,只要有決心者,都是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學習,也就可以得到老師傳授的臻理學術;只有自己不符合條件,制度自然就將自己淘汰。<BR><BR>在事情的處理上,如果不懂就是不懂,千萬不要輕易許諾予他人,或者隨意敷衍別人,否則遲早會出問題,一次或者僥倖可以通過,兩次可以通過,不保證三次就不出問題,到時候因果就是因自己而起,而造成這樣的惡果,自己就要承擔;往往社會上很容易隨口答應他人要求的人,都是沒什麼誠信的人,都在為自己當初種下的因而嘗到今天的惡果;所以即使是聖人,也不會這樣做,因為量力而行,如果條件不夠,或者原則不允許,就如實明確的拒絕,不要給一點的希望而最終讓人失望,更不要因為人情而輕易許諾於人而最終失信於人。<BR></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