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六十章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8-24 11:33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六十章心得</FONT>】</FONT></STRONG></P><P><BR><STRONG>預習時我的理解是:</STRONG></P>
<P><BR><STRONG>六十章</STRONG></P>
<P><BR><STRONG>治大國,若烹小鮮。</STRONG></P>
<P><BR><STRONG>管理與統理大地區,好像煮稍微美好的滋味。<BR> </STRONG></P>
<P><STRONG>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STRONG></P>
<P><BR><STRONG>用方法到時間裡面,那機靈與靈巧非微妙不可測的。<BR> </STRONG></P>
<P><STRONG>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STRONG></P>
<P><BR><STRONG>不是那機靈與靈巧非微妙不可測的,那微妙不可測的非損害每個人。<BR> </STRONG></P>
<P><STRONG>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STRONG></P>
<P><BR><STRONG>不是那微妙不可測的非損害每個人,品德崇高與通達事理的人也是非損害每個人。<BR> </STRONG></P>
<P><STRONG>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STRONG></P>
<P><BR><STRONG>一般雙方未交互與彼此損害,原因遵循的規範接合依附與順服也。</STRONG></P>
<P><BR><STRONG>2012年08月21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六十章。</STRONG></P>
<P><BR><STRONG>記錄老師的解釋為:</STRONG></P>
<P><BR><STRONG>六十章</STRONG></P>
<P><BR><STRONG>治大國,若烹小鮮。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管理與統理大地區,好像煮稍微滋味。</FONT></STRONG></P>
<P><BR><STRONG>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用方法到時間裡面,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FONT></STRONG></P>
<P><BR><STRONG>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不是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FONT></STRONG></P>
<P><BR><STRONG>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不是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也是未妨害人。</FONT></STRONG></P>
<P><BR><STRONG>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一般雙方未彼此妨害,所以好的修養品行相互往來責任屬於彼。<BR></FONT><BR>本章節講了一個管理者掌握時間打開空間法則並且具備美好的品格修養。</STRONG></P><STRONG>
<P><BR>管理一個地區,因管理者的能力大於所管理地區的範圍,所以就能游刃有餘一樣。</P>
<P><BR>因為管理者懂得運用時間的程序法則,注重計劃與謀略,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自然事情能順利發展。</P>
<P><BR>管理者所用的計劃與謀略並非是高深不可測的,只要您也懂得此學術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而收到如此好的效果。</P>
<P><BR>文章重點提到掌握此學術的管理者具備好的修養品行。</P>
<P><BR>文章用一個「鬼」字來形容掌握這套時間打開空間法則的管理者,他能全面洞悉了解人性,知道人性的最惡的一面,亦知道人性善的一面。</P>
<P><BR>善與惡只是一線之差,好比刀可以是廚師的好幫手,亦可以是殺人的工具。</P>
<P><BR>天地運行的法則,有其因果關係,種善得善,種惡得惡,所以人們常言「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BR><BR>如果懂得此學術者還無法克服自己的「貪、嗔、痴」,那麼便有一堆惡果出現。</P>
<P><BR>比如因為擁有此學術而當別人的顧問師,能幫助客戶處理問題,如果是心懷不軌者,便可把客戶的資產轉移到自己身上,如此積累成山,必定是比強盜更可怕。</P>
<P><BR>所以文章提到,懂得此學術者應該有聖人般的品格修養,才會在為人處世中做到雙方彼此不妨害,兌現自己的諾言,此是相互往來的責任。<BR></STRONG></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