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2-8-15 01:32:50

【清宮舊藏書畫‧行情節節攀升】

本帖最後由 tan2818 於 2012-8-15 09:13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清宮舊藏書畫‧行情節節攀升</FONT>】</FONT></STRONG></P>
<P>&nbsp;</P>
<P><STRONG>【文/張禮豪;圖/本刊資料室】  </STRONG></P><STRONG>
<P><BR>回顧2008年,古代書畫在藝術市場的表現,可說是虎虎生風,一洗此前藝術價值與市場價格有明顯落差的窘況。</P>
<P>&nbsp;</P>
<P>尤其是來歷清楚、著錄翔實的清宮舊藏作品,更讓藏家爭先恐後、前仆後繼,連帶拉出一波購藏古代書畫的熱潮。</P>
<P>&nbsp;</P>
<P>2008年十大古代書畫拍品中,宋、元、明畫各有一件,餘者均係清代畫作,當中又以卓然成家、氣韻平淡蕭散的八大山人最獲藏家喜愛,茲介紹如下。<BR><BR></P>
<P align=center></P>
<P><BR>香港蘇富比10月8日「皇威萬代──珍稀乾隆御製宮廷畫卷專拍」編號2101金昆、郎世寧等〈清乾隆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成交價6,786萬港元。圖為局部。 <BR>&nbsp;<BR>清代宮廷繪畫珍品在中國文物藝術市場上一直具有難以撼動的地位,其中又以兼具宮廷畫家緻密技巧與史料價值的大幅紀實繪畫為最。從2000年開始,曾出現在拍場上的此類作品不出十件,其中金昆、郎世寧等〈清乾隆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堪稱一絕。 </P>
<P>&nbsp;</P>
<P>&nbsp;</P>
<P>宮廷繪畫‧最顯珍稀 </P>
<P>&nbsp;</P>
<P>乾隆登基後,第四年己未(1739)十一月在南苑首次舉行大閱典禮,並制定以後每三年檢閱一次之例。</P>
<P>&nbsp;</P>
<P>乾隆十一年(1746),他下旨任命以金昆為首的十位宮廷畫家,繪製大閱圖共四卷,分別為卷一〈幸營〉、卷二〈列陣〉、卷三〈閱陣〉、卷四〈行陣〉,每卷後並有梁詩正等大臣楷書記錄描繪事物。</P>
<P>&nbsp;</P>
<P>目前傳世僅剩〈大閱第二圖:列陣〉及〈大閱第三圖:閱陣〉,前者繪八旗子弟兵於南苑內依欽定指示排列陣形的情景,現藏於北京故宮;後者則描繪乾隆親臨陣中檢閱盛況,軍容壯大,更顯難得。</P>
<P>&nbsp;</P>
<P>該年大閱典禮總動員超過二萬人,乾隆於吉日良辰,穿盔戴甲、配腰刀、掛弓袋箭囊,威風凜凜,駕馭御馬「萬吉驦」出發。</P>
<P>&nbsp;</P>
<P>左右大臣侍衛,前呼後擁,威風八面。自晾鷹台之黃幄帳起,經儀杖隊,入陣檢閱。</P>
<P>&nbsp;</P>
<P>閱畢返回晾鷹台,上寶座。</P>
<P>&nbsp;</P>
<P>〈大閱第三圖:閱陣〉圖中所載亦不下一萬六千人,然各人面貌分明,衣著裝飾、車馬槍砲、儀杖旗鼓,一絲不苟,纖細有致。</P>
<P>&nbsp;</P>
<P>全圖用色豔麗鮮明,華而不俗,卷上有乾隆鑑藏印共15方,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P>
<P>&nbsp;</P>
<P>其中乾隆與坐騎均造型準確,比例適當,且多為短線,以表現質感與人物特徵,與郎世寧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所繪巨幅〈乾隆皇帝戎裝圖〉(現藏北京故宮)的表現手法幾無二致,故有學者認為此卷乾隆應同樣出自郎世寧之手。 </P>
<P>&nbsp;</P>
<P>據考證,此作極有可能是在「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期間為法國軍隊掠奪後,輾轉流入拍賣市場。</P>
<P>&nbsp;</P>
<P>自邁入21世紀至今,此作先於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30日「中國文物精華」拍場現身,當時估價待詢,最終以1599.5萬港元成交。香港佳士得2004年4月26日「宮廷藝術與瓷器工藝品」拍場再度出現,同樣估價待詢,最終由國巨陳泰銘以2,638萬3,750港元高價拍回。</P>
<P>&nbsp;</P>
<P>香港蘇富比10月8日「皇威萬代──珍稀乾隆御製宮廷畫卷專拍」</P>
<P>&nbsp;</P>
<P>第三度現身,最終以6,786萬港元易主,雖然未能打破中國古代書畫的成交紀錄,卻已遠遠超過他作,順利拿下2008年古代書畫十大高價首位殊榮。 </P>
<P>&nbsp;</P>
<P>同日登場的還有香港蘇富比「皇威萬代──清宮珍玩藝萃專拍」編號2201趙孟頫〈灤菊圖〉,此件未有款識,亦未見日期,乃藉手卷上所鈐之三方印章及趙孟頫女婿沈夢麟等人跋中所稱,歸為趙孟頫手筆。</P>
<P>&nbsp;</P>
<P>此幅共繪十種色瓣各異的折枝菊花,對比喻高潔堅貞的菊花姿態掌握細膩,在趙氏傳世作品中相當罕見。</P>
<P>&nbsp;</P>
<P>曾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等,遞藏有緒,最終以高出預估價不少的5,442萬港元拍出,為2008年古代書畫十大高價拍品第二位。 </P>
<P>&nbsp;</P>
<P align=center></P>
<P><BR>中國嘉德4月28日「中國古代書畫」編號1312朱耷〈瓶菊圖〉,成交價人民幣3,136萬元。 <BR>&nbsp;<BR>清初六家中,惲壽平是唯一以沒骨花卉稱譽畫壇,山水畫作同樣有獨到之處的一位。對其山水作品,近人鄭午昌曾評:「超逸高妙,不染纖塵,其氣味之雋雅,實勝石谷。」</P>
<P>&nbsp;</P>
<P>中國嘉德4月28日「中國古代書畫」編號1325〈載鶴圖〉或可瞧見箇中端倪。</P>
<P>&nbsp;</P>
<P>此件未署年款,僅有南田摯友王翬於畫上題:「此我老友南田先生作也。</P>
<P>&nbsp;</P>
<P>筆意瀟洒,深得李晞谷遺法,當與唐解元水村圖後先頡頏。</P>
<P>&nbsp;</P>
<P>展卷一過,可勝聞笛之悲。」圖左側亂石壘壘,一注矮泉自石間流出;數株枯樹交錯,從石縫中生出。</P>
<P>&nbsp;</P>
<P>較遠處水渚則見修竹點綴,岸邊一漁夫站立撐篙,船首載有一鶴,筆墨瘦勁,疏朗秀雅,氣息恬靜溫婉,正是江南空靈之境寫照。曾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等,預估價人民幣1,500萬~2,000萬元,最終以低預估價2倍有餘的人民幣3,696萬元成交,為2008年古代書畫十大高價拍品第三位。</P>
<P>&nbsp;</P>
<P>香港蘇富比4月11日「皇尊瑰寶──清代宮廷珍藝專拍」編號2859乾隆、董邦達〈中秋帖子詞〉卷,乃一件由乾隆擬詞,並令內廷翰林等應和之作。</P>
<P>&nbsp;</P>
<P>作於乾隆九年(1744),引首由乾隆題「廣寒清照」四字,續書詠秋七言四首,後由戶部尚書梁詩正、刑部尚書汪由敦、吏部侍郎蔣溥、刑部侍郎錢陳羣、內閣學士張若藹、介福等人應和,並令董邦達繪寫眾人庭中賞月之景,詩圖相映,頗顯乾隆詩文藝術之喜好。曾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預估價700萬~900萬港元,最終以高預估價4倍以上的3,840萬7,500港元拍出,為2008年古代書畫十大高價拍品第四位。 </P>
<P><BR>&nbsp;</P>
<P>引用:<A href="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amp;f_SUB_ID=447&amp;f_ART_ID=181120">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amp;f_SUB_ID=447&amp;f_ART_ID=181120</A></P>
<P>&nbsp;<BR></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宮舊藏書畫‧行情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