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下藥-大黃】
<b><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瀉下藥-大黃</FONT>】</FONT></P>
<P> </P>大黃 [藥用] 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或藥大黃的根莖。
<P> </P>[性味與歸經] 苦,寒。
<P> </P>入脾、胃、大腸、心包、肝經。
<P> </P>[功效] 攻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
<P> </P>[臨床應用] 1.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症。
<P> </P>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於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裏急後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於熱結便秘、高熱神昏等屬於實熱壅滯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P> </P>在臨床應用時,本品常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P> </P>2.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症。
<P> </P>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症屬於血分實熱壅滯的症候,可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P> </P>3.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症。
<P> </P>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於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症,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P> </P>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P> </P>[處方用名] 生軍、生川軍、生錦紋、生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川軍、酒洗大黃(用生大黃噴黃酒,烘乾後應用,可增強活血行瘀之功) 制軍、制川軍、制大黃(用黃酒拌勻後蒸熟成黑色,瀉下力較緩,能清熱化濕) [一般用量與用法] 一錢至三錢,煎服。
<P> </P>用作通便宜後下。
<P> </P>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分。
<P> </P>[按語] 1.大黃又稱“川軍”,性寒苦泄,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揮它的特長。
<P> </P>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陳,可清化濕熱;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配黃連、檳榔,可清熱導滯,用於濕熱下痢、裏急後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於血瘀經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烏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症。
<P> </P>2.大黃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功效。
<P> </P>3.如用本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P> </P>4.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
<P> </P>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P> </P>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P> </P>
<P>引自:<A href="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176&extra=page%3D1"><FONT color=#0000ff><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http">http</SPAN>://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176&extra=page%3D1</FONT></A> </P>
頁:
[1]